毕加索:立体主义之父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Malaga),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
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位画家之首。对于作品,毕加索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全世界前10名最高拍卖价的画作里面,毕加索的作品就占据4幅。
立体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毕加索。在塞尚几何分割画面的观念的影响下,1907年毕加索画了他著名的《亚威农少女》。立体派将透视散点化,用大小的几何形状镶拼,使画面的人和物几何立体化,使得绘画有了明显的抽象意味。但在立体派绘画里,大部分作品还是能够找到生活中的原形,题目也是具象的,即使是完全无形的立体派作品,也不是真正意义抽象作品,但是,是立体派的巨大影力,直接导致了几何抽象主义的产生。
1907年毕加索(Pablo Picasso 1881~1973)完成了其代表作《亚威农少女》,这幅画完全颠覆西方绘画的透视观念,画面中,少女的五官、肢体都发生了扭曲变形,从不同视角看到的形象出现在了同一幅画面上。这有点像世界地图上,你看到每个不同角落的瞬间感觉,被摆平了。 这是毕加索的视觉革命,这是高速运动下,空间弯曲下的印象短暂存留。毕加索的四维空间美术作品突破了文艺复兴以来达芬奇的三维写实观念,他将不同时间片段的视觉感受压缩到同一空间,不同视角的图像好比光线弯曲后的饶射结果, 这是相对论下高速运动动世界感觉。毕加索使得人类的艺术感受耳目一新,人类科学与艺术催生式进化呼应了那个新世纪的来临。纵然,爱因斯坦与毕加索来自不同的文化领域, 但是从四维时空到四维艺术,爱因斯坦与毕加索共同超越了传统,否定了文艺复兴以来的牛顿经典力学和达芬奇的传统绘画。
难道这是科学和艺术的共谋吗? 这种相对性的畸变,反映在科学的理性与艺术的感性, 它昭示我们一个道理, 科学与艺术作为文化的不同表象, 互相交织,彼此呼应,一起弹奏了文明的交响,并一起引领人类迈向全球化道路。